俄乌大结局终于要来?“最大罪人”已浮现,泽连斯基主动喊话:已准备好进行和谈,但不会放弃领土
据参考消息报道,2025年10月下旬的俄乌战场,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平静。一边是乌东关键枢纽红军城(乌克兰称波克罗夫斯克)距离全面被围只剩900米,上万名乌军官兵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;另一边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调转风向,公开表示“已准备好进行和平谈判”,却死死咬住两个底线——不在俄罗斯或白俄罗斯境内谈判,绝不放弃一寸领土。这场打了三年多的冲突,真要迎来大结局了?答案恐怕没那么简单,而搅动这潭浑水的“最大罪人”,早已在舆论场上浮出水面。
泽连斯基的和谈喊话,与其说是主动求和,不如说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。俄军换了打法后,把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当成了重点打击目标,持续一个月的空袭下来,德国方面透露乌克兰约60%的能源设施已被摧毁,电力系统基本陷入瘫痪。基辅当局嘴硬说“新建了7座热电厂并配置二级防护”,但明眼人都清楚,缺乏资金支撑的修复工作就是杯水车薪,有消息称乌克兰最多还能坚持150天。战场形势更不乐观,红军城的包围圈越收越紧,俄军却故意留下最后一道通道,不是心慈手软,而是不想重蹈马里乌波尔攻城战的覆辙,想以最小伤亡拿下这座战略要地。

编辑
泽连斯基敢提和谈条件,很大程度上是仗着美国释放的信号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,之前还逼着乌克兰放弃整个顿巴斯,现在却公开支持“冻结当前战线”,甚至暗示乌克兰可以夺回全部领土。这让泽连斯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反复强调“美方终于公开发出了重要信号”,还主动示好特朗普,盼着能换来更多支持。但特朗普的心思哪有那么单纯,所谓“冻结战线”本质上还是让乌克兰接受领土被占的现实,只不过不再要求让出更多未被占领的土地,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表态,顶多是给泽连斯基一个台阶下,而非真正偏向乌克兰。更要命的是,美国已经开始收缩在欧洲的军事存在,部署在罗马尼亚的第101空突师第2战斗旅毫无预兆地撤离,北约东翼的米哈伊尔·科格尔尼恰努空军基地驻军将锐减至1000人。美军这一走,东欧国家慌了神,乌克兰的底气更是直接泄了一半——没有美国撑腰,所谓的和谈筹码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泽连斯基坚持不在俄白境内谈判,看似硬气,实则藏着难言之隐。真要是去了莫斯科或明斯克,不管谈什么内容,都会被解读成“上门投降”,国际社会的同情分没了,国内舆论还得炸锅,泽连斯基的政治生涯可能直接终结。更现实的是,白俄罗斯早就成了俄军的后方基地,提供导弹发射阵地和后勤支持,乌克兰早就把它当成协同作战的一方。代表团要是去了那里,谈判的独立性、通信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都没法保障,俄方再利用主场优势搞点宣传战、信息战,乌克兰只能钻进别人设好的圈套。所以泽连斯基宁愿答应去匈牙利谈判,哪怕对匈牙利总理欧尔班“阻挠乌克兰的一切”心存不满,也坚决不踏俄白领土半步,这背后全是现实利益的算计,而非单纯的意气用事。
展开全文

编辑
但即便双方都释放了和谈信号,短期内达成实质性协议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。俄罗斯总统普京始终坚持要乌克兰交出全部顿巴斯地区,泽连斯基这边虽然松口愿意谈判,但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放弃自己还控制的地盘,领土问题上的根本分歧,让任何对话都难以展开。现在的战场形势是,俄军推进缓慢但稳固,乌军只能靠袭击俄后方能源和交通设施拖延攻势,这个时候坐下来谈判,谁都怕被对方占便宜。更关键的是,双方的目标完全不一致:乌克兰想通过谈判止损,俄罗斯则想通过谈判锁定胜利果实,这种结构性对抗下,临时妥协根本撑不下去,就算签了协议也很难执行。
而这场冲突里最该被指责的“最大罪人”,不是泽连斯基的反复无常,也不是普京的强硬立场,而是欧洲的短视和干预。2022年俄乌本来已经达成停火协议,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跑到基辅,硬是逼着泽连斯基撕毁协议,让战火继续燃烧。之后欧洲各国一边高调援助乌克兰,一边又在关键装备上拖拖拉拉,德国援助“豹2”坦克的进程就是典型例子。更讽刺的是,欧洲内部还四分五裂,匈牙利、斯洛伐克等国一直反对援助乌克兰,却没人能站出来协调立场。等到特朗普想推动停火,欧洲又急着派七大政要陪同泽连斯基赴美施压,非要把乌克兰往死路上逼。现在好了,乌克兰撑不下去了,欧洲的援助全成了“沉没成本”,最终只能自食恶果。

编辑
泽连斯基还在呼吁美国国会通过新一轮对俄制裁,盼着欧洲盟友未来两三年能持续提供资金支持,但这些诉求更像是最后的挣扎。美军已经开始撤军,欧洲各国也早已不堪重负,谁还愿意无休止地为这场看不到尽头的冲突买单?俄乌冲突的大结局或许真的不远了,但绝不会是泽连斯基想要的样子。








评论